从印刷实习生到南王科技副总裁,对话王仙房,讲述26年蜕变史

王仙房是地道的陕西人,骨子里透着西北人的豪爽和热情,谈话间总是充满感染力,有一种不可言说的信任感,让你觉得,他的成就,是必然的。

王仙房父辈和爷爷辈都在印刷厂工作,从小耳濡目染,他自然而然也进入了印刷行业,他出身中专,起点并不高,入行26年,从印刷实习生一直到如今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福建南王”)的常务副总裁,他的经历称得上传奇。热爱、坚持和不断学习是王仙房的秘诀,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,也反哺了他的管理方式,他用简单、直接来总结自己的管理心得。如今,身居高位,他依然坚持带好每一个兵,为福建南王,也是为印刷行业。

如今,福建南王高速发展,在纸袋这个细分领域颇具规模。王仙房跟着南王一起成长,南王长成了大树,而王仙房也成就了自己。我们有幸邀请王仙房担任北京印刷学院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8期(以下简称“黄埔8期”)荣誉班主任,以下为王仙房专访内容:

从印刷实习生到南王科技副总裁,对话王仙房,讲述26年蜕变史

【北印黄埔】: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履历,您是如何进入印刷行业,尤其是和南王一起成长的经历。

王仙房:我是西安人,我的父亲和爷爷都在印刷厂工作,耳濡目染,顺理成章就读了陕西省轻工业学校(现陕西科技大学)的印刷中专。1993年开始实习,1996年毕业后,正好赶上柔印这个契机,就开始在西安第一印刷厂工作,从柔印机长一直干到段长。2002年后,辗转在上海、江苏等地工作。现在南王的陈凯声董事长曾是我在上海工作时的上司,一个偶然的契机,我们在上海遇到,他邀请我看看新的机会,于是,2010年我加入刚创业的南王。 

我们都知道,泉州被誉为“品牌之都”,福建当地人其实更喜欢找本地供应商,我们董事长也是基于这个考虑,于是开始做购物袋包装。我一直从事的都是柔版印刷相关工作,南王搭建的也主要是基于纸张、基于柔印的可降解工厂,主要做购物袋和食品包装。起初很多工厂都能生产纸袋,但很零散,南王专注于此,在纸袋这个细分领域做出了规模,去年的产值达到近12亿。12年了,我从刚开始营运到生产,再到常务副总裁,我在南王一步步成长,也有幸见证了南王的成长。 从印刷实习生到南王科技副总裁,对话王仙房,讲述26年蜕变史

【北印黄埔】:业内也有不少做纸袋的企业,福建南王被称为“纸袋之王”,南王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?是如何优化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管理能力?

王仙房:首先,我个人认为,一个公司核心的竞争力是创始人,我们的董事长陈凯声,他在印刷行业20多年,对行业有独到的见解,也是他看准了纸袋这个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,选对了行业,也就成功了一半。 

其次,陈总有一句话叫“与共创者共享”,他构建的是一个“股东平台”,包括外部和内部股东,我们上下游的一些客户都是我们的股东,这样我们就整合了丰富的客户资源。另一个股东是我们的员工股东,从基础员工到核心管理层,我们有80多个员工股东,与南王一起成长。 

平台的另一个作用是汇聚人才,我们一直都是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,虽然是在福建发展的企业,但我们的管理人员来自全国各地,包括上海、陕西、广州、湖南等。所以我们有很多天生的优势,有极大的包容度,这也是我们一个核心的竞争力。 

最后,我们核心的竞争力是我们的企业文化,我们所做的产品目标是“以纸代塑”,可降解,是为人类安全负责,为环保负责,我们选择的这个方向,也算我们一个核心的竞争力。

【北印黄埔】:您在南王工作多年,遇到的最大瓶颈或者问题是什么?您是如何解决的?有什么心得和体会可以分享。

王仙房:这些年我们发展很快,会面临很多问题,一个是人才瓶颈问题,我们企业位置相对偏僻,整体配套不好,招人困难。另一个是产品问题,多条产品线并行发展,包括纸袋、纸盒、纸杯等,如何和其他专业生产某一个单品的工厂去竞争,其实是需要很多配套的设施、工艺、原材料知识、采购知识以及配套的人才。 

面对这些复合问题,作为管理人员,必须要面对,以身作则,首先自己要去学习了解更多新知识,这个看似很简单,但其实很多管理人员做不到。领导者必须要有躬身入局的决心,其实我们就是“土法练兵”,深扎一线。其次,我们会带着团队多去走访参观,多方吸取经验,为我所用。当然,也必须积极去寻找所需人才。 从印刷实习生到南王科技副总裁,对话王仙房,讲述26年蜕变史

【北印黄埔】:作为南王的技术带头人,20多年来,您都坚持学习、钻研技术,您有什么可分享的学习方法?学习这件事给您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您如何看待持续学习这件事?

王仙房:我中专毕业,其实起点不高,所以我从毕业以后就持续在两方面提升自己,一方面是学历提升,我大概上了六七所学校,包括自考、夜大、MBA,国内在西安、上海、厦门等地都深造过,今年还完成了马来西亚MBA的学习。另外一方面,就是将我学习到的东西,在工作中学以致用,同时也会指引我不停的进步和发展,在我看来,学习有很多小确幸。 

学习对我来说,首先开阔了视野,人最大的问题是常常给自己设限,生命的长度是一定的,可生命宽度的创造,其实就是通过知识的积累,梦想的实现来完成的。通过不断的学习,适应了自己的岗位,也得到公司的认可,更重要的是,起码我知道,通过我们的纸包装环保事业,能对社会做什么贡献。 

其实我一直认为,人很难改变,改变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,但是在VUCA时代,就我自身而言,要发展,持续学习是必由之路。尤其互联网、数字化、智能制造的发展,对我们行业都会有冲击,通过持续学习能不断进步,创造社会价值,改造行业,让印刷行业向更加高端、智能化的方向发展。 从印刷实习生到南王科技副总裁,对话王仙房,讲述26年蜕变史

【北印黄埔】:今年,您获得了2022年第二届十大印刷工匠,您如何看待这次评选,您认为这对您本人和行业的意义是什么?

王仙房:这个评选对我个人和行业都很重要,对我自己来说,这是一个及时的荣誉,是对柔印行业的认可,当然也是对我榜样作用的鼓励。其实,我在行业有很多徒弟,我还有两个徒弟获得了第一届印刷工匠,对我来说,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己。 

另外,很多人可能对印刷有一些刻板印象,对印刷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以前,认为印刷就是又脏又累的,不愿意进入印刷行业。但实际上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包装的发展空间特别大,我们还有柔印这种更好、更清洁的印刷方式。印刷虽然传统,但仍然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,尤其柔印是未来可扩展的、VOCs排放几乎为零的行业,印刷行业也是对人类发展利好的行业,这次评选,也是让大家对印刷行业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。 从印刷实习生到南王科技副总裁,对话王仙房,讲述26年蜕变史

【北印黄埔】:企业发展离不开人的力量, 20多年来您一直担负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的职责,培养了一批批技术和研发人员,您具体是如何做的?您企业员工目前都有哪些途径学习和进修?您如何看待员工进修?

王仙房:印刷确实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行业,需要沉淀。我最开始进入柔印行业的培训方式就是手把手教,核心的东西是要敬畏技术,正向引导,同时以身作则,这是第一阶段所能做的。 

当我慢慢成长为管理人员的时候,我就知道,这个东西需要靠团队,我们必须有一套规范化的培训制度,培训体系。目前在南王这样大的企业的维度,会更注重与时俱进,常规的培训方式有技术培训、日常作业培训、安全培训等等。 

除了日常培训,我们会派企业员工出去学习交流,和同行甚至外行业的人一起,疫情前,也会经常组织出国学习,常言道,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。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,我们有多种多样的学习和进修方式。 

以前,其实我也担心员工进修会带来人才流失,但人才在行业流动发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。站在行业角度,目前全国很多纸袋企业的人才都是从南王出去的,这让更多人有能力生产纸袋,尽早实现“以纸代塑”的目标,同时也扩大了市场,这对行业来说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 从印刷实习生到南王科技副总裁,对话王仙房,讲述26年蜕变史

【北印黄埔】:您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管理者?如何总结自己的管理心得?

王仙房:我从基层生根,一步步走到今天,其实我很享受努力带来的幸福感,再加上我是北方人,我的管理就是“简单、直接”。为了实现简单直接,其实还得借助南王的人性化和包容化的平台。利用南王的资源,我们也请了很多业内外的专家、大咖,帮我们辅导,学习科学的管理态度和方法。我们信奉“与共创者共享”的企业文化,也会经常组织管理人员的“三省会”,提醒管理者要时时自省,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。 从印刷实习生到南王科技副总裁,对话王仙房,讲述26年蜕变史

【北印黄埔】:您如何看待北印黄埔高级研修班?作为8期荣誉班主任,您有什么话想对即将入学的新生讲?

王仙房:一个行业的发展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,很重要的还有人才的培养。实际上我们需要一个平台,就像南王的平台一样,让印刷人更深刻地认知印刷的未来,认识和先进企业的差距。通过系统的学习以及和全国各地优秀企业的交流,学习更多印刷业管理知识,增强印刷人的安全感,北印黄埔就是这样一个平台,让印刷行业的同仁共同耕耘,创造我们印刷的未来。

对于即将入学的黄埔8期新生来说,其实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,印刷产业正处在绿色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、融合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,希望新生能通过不断的学习、创新,让行业发生新的迭代,也希望黄埔8期的新生,能带动印刷行业向前迈进一小步。

相关新闻

电话联系

销售部:021-66500380

黄先生:13816001922

胡先生:13788992311

微信咨询

添加专属客服

一对一为您服务2021101801553817

立即扫码添加我吧

返回顶部
数控车床 | 污水和固废处理 | 河南充物联网 |